2030後的世界和企業:永續、創新、未來

Date: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是一個致力為台灣產業注入轉型升級動能的公益平台。「轉型升級」是企業永續經營發展的重要課題,平台舉辦Future Calls系列活動,邀請國際不同領域的專家、意見領袖,與企業一同從「後天回望今天」,找到前進的方向。

隨著2030年全球暖化突破攝氏1.5度的「升溫大限」逼近,淨零減碳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企業無可迴避的問題,綠色轉型成為產業下一波的革命動能。2022年6月16日,我們邀請到國際永續議題專家,英國永續創新實驗室董事總經理暨合夥創辦人、英國皇家文藝學會院士鄭一青女士,分享「2030之後的世界和企業:永續、創新、未來」。

這場會議由大亞電線電纜董事長沈尚弘主持,大亞近幾年從傳產跨足到電動車、綠能領域,並投資創新科技、近年自建太陽能電廠,透過多角化佈局,創造新的競爭力。

鄭一青女士擔任多項歐亞美地區重要組織和計劃專家顧問,包含綠色科技2035年等歐洲委員會顧問、歐盟研發和創新最大科研計畫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顧問專家、以及歐盟科技創新總署( EIT)下氣候變遷創新機構 (Climate KIC)創新專家顧問。她在英國合夥創立的環境科技公司─永續創新實驗室,提供各國企業和政府環境科技相關諮詢和研究工作,包括蘋果電腦(Apple)和耐吉( Nike)亞洲區循環經濟和環境永續計畫等。

氣候科技是未來成長最快的科技
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的樣貌,歐洲已經用前瞻的思考方式,去面對未來的危機和轉機。鄭一青指出,疫情過後,全球企業接下來可能面對的危機包括:經濟衰退、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崩壞等議題。這幾年,世界上的大企業已經從過去零碳、低碳轉型,轉為大規模談論生物多樣性崩壞及資源消耗的問題。

早在2016年,歐洲大趨勢專家韋伯預估2030年的趨勢時,就已經預測2030年全球加面對氣候變遷加劇、氣候難民增加、新的政治經濟結盟、對資本主義反思、政治經濟脫離全球化走向團塊經濟等問題,如今證明這些現象都已經在發生。鄭一青說,這些趨勢中很大的部分就是氣候科技,氣候科技也會是未來成長幅度最大的科技。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歸納,要面對氣候變遷1.5度的挑戰,除了最成熟、最該大力發展的風力、太陽能之外,其他還包括能源效率、儲能科技、交通工具電動化,綠氫發展等所有的綠色科技都必須要運用。

同時,在能源轉型也出現了典範轉移,過去是大型電廠(火力、核能)、單一電網解決所有問題;世界能源專家預測未來主流應該朝向微電網、去中心化,智慧電網、小型電網方式進行。

政策上,最新的思維則建議全球的企業和經濟體應該將氣候變遷跟循環經濟相連結。過去,氣候變遷跟循環經濟是兩套人馬、兩套思維,現在透過循環經濟,可以達成全球45~50%減碳的效果。未來歐盟的能源科技成長,將面對大幅增加對永續能源科技成長相關的關鍵材料依賴,例如用於鋰電池的鋰,將會大幅增加需求量。歐盟最新研究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透過循環經濟和材料再利用,達成75%永續能源材料的需求。

俄烏戰爭加速歐洲能源轉型
歐洲57%的能源仰賴進口,近來因為烏俄戰爭,導致歐洲能源價格大漲,僅天然氣就已經漲了5倍,預估到年底整體能源價格會漲3倍。這讓歐洲的能源轉型變得更加急迫,也加速了零碳計畫。歐盟5月剛推出REPowerEU計畫,具體目標包括擺脫對俄國的能源依賴、加速提升能源安全、進行可負擔的清潔能源轉型。

歐盟也警覺到,過去過於依賴以中國製造為主的全球工廠,企業國家的風險非常大,如今不僅要把製造業移回歐洲,同時也要把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製造大規模移回歐洲。過去在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的領軍下,歐洲聯盟幾乎是「倒」的,把許多歐洲的綠色科技政策、技術、資源都在沒有危機意識的情況下,透過了許多歐洲中國合作計劃,把中國的綠色科技養大。早年,全球太陽能工廠前10名幾乎都是歐洲公司,但過去10幾年中國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太陽能和風力機組生產最多的國家,生產的太陽能機組高達全球70%;相對的,由於製造業外移,歐洲只有法國、義大利零星產生一些太陽能機組。

穩定的能源來源及多樣性,是現階段歐洲能源發展的重點。反思台灣,台灣能源依賴度高達97%以上仰賴進口,台灣企業也應提前思考布局。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去年全球太陽能成長23%、風力發電14%。預估2030年之前,全球至少每年要成長20%才有機會改變氣候變遷,全世界也必然會有大量的資金,流進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這兩個最成熟的技術當中。歐洲也計畫要在2027年投資2,100億歐元、2030年投資3,000億歐元在再生能源計畫,包括生物沼氣開發要翻倍、尋找多元天然氣供應,節能也是計畫的核心。

但大力發展再生能源需要依靠資源,這場轉型是從石化經濟轉換成基本金屬經濟(base metal),鋼、銅、鎳、鋰都是支撐再生能源、電動車、能源轉型的重要資源,這些就會成為大家競爭的重要資產,誰能掌握些資源,誰就能掌握未來能源科技的關鍵。

鄭一青並舉了2007年協助蘋果亞洲環境科技計畫的例子,當時蘋果找了一家台灣企業回收手機中的金屬,到了2015年就從廢電子回收價值4,300萬美金的金。蘋果電腦產量最高時,金的用量佔全球的1/3,所以蘋果電腦將環境的威脅,透過供應鏈管理,將有效地資源回收,甚至在2017年已經訂出未來所有蘋果電腦產品,都不再需要從新的礦產來取得材料,蘋果電腦也訂出了材料風險評估計劃,作為企業經營的核心風險管理,這給世界企業一個參考指標,改變企業要從最高層經營策略思考資源的風險,並整合進企業經營的核心考量。

零碳,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歐洲是全世界第一個承諾要零碳的大陸,除了未來將通過的Due Diligence Act(供應鏈監督和負責監督法),要所有的企業負擔碳排和人權盡職監督責任,還有幾個重要法規,也會對這兩者有詳細的要求,像是大家比較熟悉的ErP(Energy-Related Products,耗能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都會把氣候變遷、零碳整合在裡面。

台灣現在才開始的碳盤查、碳揭露才是第一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金融圈對於碳揭露勢必要有很大的調整和學習,到底如何計算綠色投資、資產管理,改變在這幾年就會很快發生。

鄭一青也提醒,在氣候創新的領域,台灣通常比較關注機會、商機,卻忽略氣候風險的創新。然而,世界上的大企業之所以注重碳揭露,多半是從風險的角度而非商機,例如資產管理太過依賴石化能源、或是工廠太靠近港口或氣候風險高的地方,這些風險都是非常高的,是在零碳創新中必須仔細思考的資產管理風險。

但鄭一青也認為,在未來的綠色工業革命中,台灣還是有機會在全球綠色科技、創新科技上扮演領導者,制訂規範準則和遊戲規則。關鍵問題是台灣企業有沒有國際化的能力,有沒有成本跟guts用國際最好的人才,這樣的國際化能力,才是決定台灣未來最重要因素。

歐洲10幾年前曾面臨一個選擇:在能源安全的前提之下,可以選擇從北非拉超級電網到歐洲,或是俄國的天然氣。德國在梅克爾領軍之下做錯了政策決定,選擇了後者,如今正為此付出代價。

現在,歐洲開始重新思考虛擬電廠跟供應鏈管理。日前英國剛宣布要拉一條全球最長海底纜線(3800KM),從摩洛哥拉到英國提供10GW的電力。台灣ICT實力堅強,若能輔以大數據大力介入這個領域,台灣有機會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現在是台灣參與國際最好的機會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在提問時問到,台灣有什麼可能和國際連結?如果能有國際參與或是將台灣變成「最佳示範場域」,後續很多創新的產業比較容易能夠跟著進入。

鄭一青則表示,現在就是台灣參與國際最好的機會。歐洲對中國的覺醒,就是台灣今天最大的優勢。以前只要台灣的企業或政府想要跟歐洲合作,中國就跳出來阻撓;如今歐洲認為過去太過依賴中國,對中國態度有了相當大的轉變。台灣企業就成為取代中國企業好的合作夥伴,台灣企業從來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不管研發能量、企業發展,都有很大的可能性。

鄭一青表示,綠色科技領域現在全世界都在還摸著石頭過河,無論從企業或研發機構的角度,現在就要盡快加入。以單一企業加入成本考量上較難,但以工研院的研發能量跟角度,可以扮演和歐洲合作的關鍵角色,台灣可以跟EIT這樣的平台結合,把計畫系統性的推到台灣。

會中也有來賓問到歐盟把核能和天然氣並列為永續能源的問題*,認為台灣是否也應該考慮這樣的變化。鄭一青則說,這議題在歐洲非常有爭議性,歐洲國家投票極為分裂,以德國為首17國反對把核能列為永續能源,以法國為主10個國家則表示支持。

以法國為例,法國核電佔75%,鄭一青曾跟法國專家討論過,法國自認沒有戰爭風險,又需要基礎電力,而台灣還是可能有戰爭的挑戰,從烏俄戰爭就可以看出,戰爭狀態核電廠會變成非常危險的狀況。她強調,現在太陽能已經是全世界最便宜的電力,而且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發展。

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和機會,鄭一青再次強調,現在是台灣與國際合作創新「從來沒有過的機會」。以往很多事都要出國開會才能做,但現在歐洲、美國幾乎是敞開大門,只要有國際語言能力,所有的會議都能夠參加,所有的互動都能在線上完成,這是台灣最好的機會。

同時,台灣AI實力堅強,AI與綠色科技的結合,就能推進許多願景、創新,透過AI幫忙建構對新世界的想像,再透過法規、政策、技術、資源來達成。她認為如何在這方面把台灣年輕人的能量釋放出來,讓年輕人有機會可以發光發熱,也值得大家一同深究、努力。

*註:2022/7/6最新報導,核能和天然氣是否列為永續能源一案,在進到歐洲議會全體大會後,以328對278票支持此一提案,正式將天然氣與核能列為「氣候友善」的綠色投資項目;未來若要再翻盤,除非有20個成員國表明反對。https://www.tw-ren.com/renaissance/702

spot_img

Related articles

ADI宣佈Sensinel心肺管理系統獲得美國FDA 510(k)認證

ADI宣佈Sensinel by Analog Devices™心肺管理(CPM)系統獲得美國FDA 510(k)認證並正式上市

IAR推出全新功能安全版本配備經驗證的靜態分析功能

IAR宣佈為其旗艦產品「功能安全版本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推出最新9.50.3版。

高雄移民署前進校園, 關懷外籍生在臺生活,宣導移民法新制

高雄移民署前進校園,關懷外籍生在臺生活,宣導移民法新制

IAR與創博共同以協作機器人驅動智慧製造未來

IAR將成為創博之功能安全方案開發夥伴,透過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提升共同機器人安全功能,推進智慧製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