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致力於科技與藝術的公益創造的盧鴻智博士,於先前發表了一項劃時代的公益發明”分散式AI機器人”,這是與優先考量商業利益的主流AI機器人不同,分散式AI機器人旨在造福整個世界,而主流AI機器人通常是人形或仿生機器人,是以商業利益為優先並以休閒娛樂為導向,然而人形機器人效率低,例如,兩個輪子比兩條腿更有效率,而仿人形在視覺和肢體活動上,都存在固有的盲點。
盧博士認為他的分散式AI機器人將與其1999年矽光子的發明類似,矽光子在當時遭到眾多的冷嘲熱諷,但到2024年,矽光子爆紅,證實了他的發明是正確的,他相信他的分散式AI機器人也會一樣。
分散式AI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住房和救援行動,住房是人類的普遍需求,而盧博士的發明有望實現快速、低碳、環保、耐用且經濟高效的建築,”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可以快速建造建築物,且堅固耐用,一間房子可以住好幾代人,並大幅降低住房成本;在高層建築中,火災時的傳統救援行動面臨艱困挑戰,雲梯和直升機都有局限性,往往會導致許多傷亡。盧博士的”分散式AI救難機器人”可以徹底改變這些救援工作。
分散式AI機器人是適合各種任務的專業分工型AI機器人,擅長重複性高的任務,盧博士將其分為兩類:使用液壓桿、用於需要強大功率輸出的任務的粗工型分散式AI機器人,以及使用馬達和齒輪的細活型分散式AI機器人;傳統的人形機器人,其手指裝配的是微小的齒輪和馬達,無法實現科幻小說中描繪的神奇力量。
應用於建築領域,如圖1所示,粗工型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內建終端AI電腦,並且搭配相應結構設計以確保其安全和良好散熱;利用履帶行進,並在舉起重物之前用千斤頂保持穩定,其上設置一個旋轉平台,透過液壓桿與機械手臂連接,可實現360度旋轉並輸出強大的力量,液壓桿驅動線路使用暗管,以降低故障率,手掌可以根據任務要求更換,但需要經過相應的AI訓練。
圖 1:粗工型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的數位孿生展示圖
粗工型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將建築模塊搬運到定點,然後進行組裝作業,組裝的精細工作採用鋼構榫接,組裝建築模組需要用螺絲來固定,這任務需要細活型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來協作,如圖2所示,細活型分散式 AI 建築機器人配備了 AI 電腦和旋轉平臺,靠輪子移動,不需要很大的力輸出,固定螺絲由兩台細活型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承擔,一台機器人定位螺絲,另一台則用電動螺絲起子固定螺絲。
圖2:細活型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的數位孿生展示圖。
應用於救難領域,在光滑玻璃帷幕的城市高層建築中,火災期間的救援行動十分艱難,能夠爬牆的分散式AI救援機器人可以安全地營救受困者,從而改變這種情況,如圖 3 所示,分散式AI救援機器人的骨架採用7075鋁合金製成,硬度接近不銹鋼,重量僅為不銹鋼的三分之一,並且具有優異的導熱性能。
圖3:分散式AI救援機器人的數位孿生展示圖。
機器人的四肢採用改良的真空吸盤結構,並配有小型電動推桿來控制,使其能夠向前邁進或將自己固定在幕牆上,在救援過程中,兩個機器人合作,抓住吊台的兩端,而被救者則站在吊台上,借助無人機輔助視覺系統,只要電源充足和冷卻系統保持運行,就可以安全地完成任務而不會疲勞。
圖4:分散式AI救援機器人數位孿生救援示範。
分散式AI機器人的最大特色就是沒有固定攝影機,利用多架配備生命探測功能的無人機,透過各種成像技術提供全面的環境數據,擁有綜合數據的先進技術。
盧鴻智博士致力於創造一個生態繁榮、萬物生長、綠色科技昌盛的美麗世界,他以其高原創性創新和獨立工作而聞名,持續照亮一條通往更光明未來的道路,就像他早期在矽光子方面的工作一樣,儘管當時他受到許多質疑,但幾十年後,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以古為鑑,先知往往不見容於當時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