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問「五年怎麼量」? 以密度/寬度/深度/溫度/長度 剖析美術館成長歷程
忠泰美術館作為臺灣首座聚焦「未來」與「城市」議題的美術館,自2016年開館起,已陸續推出多檔從「當代藝術」、「城市建築」、「未來議題」開啟探討的展覽與活動,以及長期的教育推廣計畫,至今已累積五年成果,今日正式推出《2016-2021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於忠泰美術館及各大實體與線上通路,全面上市!
《2016-2021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匯集美術館自開館以來相關展覽、活動、教育、推廣成果,從內、外觀點深入探討展覽策劃議題,並以理性數據和詳實紀錄並陳,內容豐富完整,讓讀者一覽美術館五年成長過程。本書以「美術館五年怎麼量?」作為感性提問,透過闡述與美術館息息相關的五個向度—「密度、寬度、深度、溫度、長度」,傳遞出歷時五年以來的豐碩累積,帶領觀眾回顧美術館的歷程與脈絡,進而透過多元視角解析美術館與社會、城市之關係。
本專刊特別邀請阮慶岳、謝宗哲、王俊雄、胡朝聖、康旻杰等建築及藝術專家進行議題對談,並邀請鄭慧華、黃聲遠、詹偉雄等當代藝術、建築及社會學專家,透過不同領域的專業角度切入,分享觀察忠泰美術館與城市、社會之間的各種連結與其影響力;亦從私人美術館的公共面向,由美術館團隊成員分享與梳理長期經營的教育及社區推廣計畫,如「駐校大使」及「教師好朋友」等。本專刊邀請曾獲金鼎獎的文字工作者江家華擔任編輯顧問,與藝術界資深編輯林怡秀,美術館成員陳思安、張淑媛組成專刊編輯團隊。而裝幀及視覺整體設計由大象設計李瑋鈞擔綱,以「雙封面」象徵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多重樣貌,一面擷取自忠泰美術館大門的綠色意象,另一面則反映出專刊由五種向度與元素匯合。
對於一位兼具都市與建築開發者背景的藝文推手來說,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在書中提到「除了創造經濟價值,我們的本業還有沒有可能透過忠泰美術館去創造出一個更無形、影響更深遠的價值?美術館的成立,是希望能夠扮演一個前瞻性大腦的角色。」。出版五週年專刊對美術館的意義,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感性的說:「五年,就一座美術館而言,是尚在起步的階段,更是邁向下一步重要的時間點。專刊不只是單純的紀錄與資料收集,更是忠泰美術館與社會的對話與溝通」。美術館期望透過出版的形式,深入探討五年累積之歷程,透過策展議題的反芻與對話,將美術館過往經驗與成果公開分享予社會大眾,不僅是盤點與梳理,更是透過建構智庫,期待引發今後更廣更深的對話與交流。
全通路正式開賣 首月購書享優惠
《2016-2021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專刊》定價為450元整,目前已於線上通路如,誠品、博客來、讀冊、金石堂、三民等網路書店正式開賣,線上購書可享首月新書79折優惠;實體購書可至忠泰美術館、《挑戰—安藤忠雄展》商店區、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等各大通路搶先入手。
更多書籍資訊,請見美術館官網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publish/52/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