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菸害防制法大幅修正,針對新興菸品採取「一開一禁」的做法。據國際上對於加熱菸與紙菸使用者的比較研究指出,可以發現使用加熱菸能夠在毒物暴露量大幅減少,同時生物標記多數跟完全戒菸者達到相同水準。同時,透過國際與本土的研究,希望可以讓台灣社會界菸的進程加速,也讓菸品成癮者能夠選擇相較紙菸減害的替代方案,但加熱菸仍然包含尼古丁而做為一種易成癮物質,造成人體為害的風險不可不察。
董事基金會指出「全球傳統紙菸的消耗量在2009年達到歷史高峰,此後10多年,各國吸菸率與菸品銷售量便一路下滑」,於此各國在戒菸與菸品減害的議程中訂定不同的宣導與執行政策。董氏基金會、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在1月18日上午共同舉行記者會,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電子煙」、「加熱菸」這兩個國際通用的名詞都未出現在新法中,新法中許多專業名詞用語不清,像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類菸品」。
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劉宗榮、兼任助理教授鄒瀚興在2022年4月針對加熱菸與傳統菸草菸霧成分進行比較分析,是台灣第一個有關加熱菸與傳統紙菸危害及潛在危害性化學物質的調查數據。根據研究發現,加熱菸煙霧的8種羰基化合物當中7種(除丁醛)及4種特有的菸草亞硝胺,這些危害及潛在危害性化學物質都較傳統紙菸煙霧各減少2成至9成、及7成至9成。
劉宗榮、鄒瀚興採取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樣的實驗方法,研究加熱菸與傳統紙菸煙霧成分的危害及潛在危害性化學物質,採用Health Canada Intense(HCI)的吸菸機採樣方法,收集菸草煙霧。這個方法是目前國際上最嚴謹的規範,研究結果與世界各國其他研究報告相符。從2020年起,首次對加熱菸與傳統紙菸煙霧成分進行比較分析,紙菸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美國FDA定義的93種「危害及潛在危害性化學物質」 (HPHCs)包括「丙烯醛」與「亞硝胺」(NNK)。加熱菸不經過燃燒,這些HPHCs的量應該較低,但台灣目前缺乏這類研究與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每個研究所用的吸菸裝置及後續樣本處理方法不同,導致研究結果有些微差異;但整體而言,這次研究發現加熱菸所釋放出8種羰基化合物的量(除丁醛外), 顯著比傳統紙菸減少約2成至9成,這種下降趨勢及程度,與世界各國已發表的研究結果相似。加熱菸釋放出丁醛的量,比較傳統紙菸高約一成,這與美國2019年研究指出丁醛在加熱菸煙霧中濃度上升結果類似。 關於菸草中的4種菸草特有的亞硝胺(NNN, NNK, NAT, NAB)。
根據,這次研究結果顯示,標準紙菸與市售紙菸所產生4種亞硝胺的量,與現有文獻符合;研究也發現,加熱菸所釋放出的4種亞硝胺的量,顯著比傳統紙菸減少約7成到9成,與國際研究結果相符,這是本土第一份有關加熱菸與傳統紙菸危害物質的調查數據。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郭斐然先前曾說,根據韓國首爾大學五百萬名男性保險資料研究發現「從傳統紙菸改為新興菸品,可減少兩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相較於完全戒菸,使用新興菸品五年內心血管風險仍增加31%,五年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增加70%。
圖片來源:Pexels圖庫
*吸菸會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未滿18歲不得吸菸!